馬尾的變化作文
篇一:關於變化的作文
關於變化的作文 1978·1988·2008 前言 30年,我將它畫成日歷中一條長長的線。有波瀾,有直線,有流暢的弧度,有彎曲的波浪線,有平坦,也有螺旋上升的飛揚。於是,在雪白的紙上,留下瞭令人遐想的圖案。 媽媽看瞭點頭說:“不,不單調,勾起我很多回憶。” 爸爸看瞭也贊成道:“的確,有巨大的變化,蘊藏瞭很有意思的內涵。” 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其中究竟有什麼變化呢? 於是,爸爸媽媽在線上取下瞭三個點,把它們拆開,在我面前一一呈現。 1978 那個13歲的男孩,騎著一輛28寸的重磅自行車,背著姐姐縫制的新書包,一個人去喬司鎮念。鎮上隻有這一所中學,離傢很遠,步行起碼得一小時。同齡的夥伴很多已經去小隊幹農活賺工分瞭,現在自己能考上,穿著整潔地去上學,他覺得既體面又慚愧。那輛與自己差不多身高的自行車在當時還不多見,是爸爸借給他的,如今他騎走瞭,爸爸隻能靠步行瞭。他爸爸是村裡的小隊長,為瞭工作方便,好不容易省吃儉用才買瞭這一輛自行車,要知道村子裡一共也隻有三戶人傢有自行車呢。當時正是冬天,呼呼的北風吹得他東搖西晃,吹進瞭他的袖口、領口、鞋子,他手上長滿凍瘡。由於自行車與身高不相配,他騎起車來異常吃力,幾乎是站在自行車的踏板上,屁股一撅一撅的。他急著趕去上學,生怕遲到。路過集市口,他並沒有去早餐攤上買那眼饞很久的饅頭吃,雖然他很想嘗嘗。在傢裡已經吃瞭開水泡飯,就著媽媽特意給他煮的咸鴨蛋,又夾瞭些咸白菜,已經吃得很過癮瞭,沒上學的妹妹可沒咸鴨蛋的待遇。他衣兜裡有5分錢,是爸爸給他的一個星期的零花錢,他準備給自己買那支看中瞭很久的圓珠筆。 這個13歲的男孩,就是30年前的我爸爸。 1988 剛剛師范畢業不久的19歲少女今天起得特別早,穿上新買的白色喬其紗裙子,套上一雙最流行的白色皮涼鞋,顯得特別興奮。今天她要去讀書,她要去塘棲鎮參加新教師的上崗培訓。從沾橋鄉到塘棲鎮得坐40分鐘的汽車,而且從杭玻途經沾橋到塘棲的公共汽車40分鐘才一個班次,錯過瞭就得等40分鐘。她一大早就起床瞭,為瞭趕車,她懇求哥哥用他的嘉陵摩托車帶她到車站。摩托車迎著晨風,兄妹倆出發瞭。村子裡的黃泥路修得很平整,兩邊的行道樹是那麼精神。路邊是夏末的田野,充滿豐收的兆頭。幾幢剛蓋起的新樓房一閃而過,很搶眼。想到自己傢還是幾間平房,心裡湧起一陣羨慕。什麼時候自己傢也能造像鄰居傢一樣的兩層小洋樓呢? 正想著,車站到瞭。一看表,還好,離32路班車還有20分鐘左右,有足夠的時間吃早點。女孩用自己的工資請哥哥吃瞭大排面,自己吃瞭碗餛飩。兄妹倆一邊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