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故宮的導遊詞
篇一:故宮導遊詞
首先我來介紹故宮的概況。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在這裡曾居住瞭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築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
那麼為什麼叫“紫禁城”呢?這裡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傢,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於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臵是不變的,始終居於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傢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是絕對的禁忌之地。於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06年開始營建的,用瞭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 相傳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實際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並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可以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欣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珍貴的文物。要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從故
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再者說,在那些文物的背後,在眼前這些殿宇之中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足以讓您聽不夠、想不夠。簡單一句話,您今天走進瞭這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是走進瞭中華文明的寶庫。
故宮的全稱是“故宮博物院”,因為它是在明清兩朝的皇宮和宮廷舊藏文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國傢級博物館。說到這兒您可能會問瞭,那故宮博物院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