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作文導遊詞
篇一:北京天壇導遊詞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瞭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占地面積達到瞭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瞭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瞭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簷瞭,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瞭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瞭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瞭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00年的時候又遭到瞭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16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瞭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18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瞭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瞭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說完瞭神壇的奇妙,我在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到瞭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裡進行齋戒,而到瞭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的齋宮進行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現在的凌晨四點多,奏報時辰,皇帝起駕,齋宮東北角的鐘樓開始鳴鐘。到具服臺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臺面相應的位置,也就是七組神位,稱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爐上放一隻牛犢,用松枝燔燒,西南的望燈桿望燈高懸,點燃蟠龍通宵寶蠟,臺南廣場上排列著奏樂隊,配合著中和韶樂,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開始瞭,皇帝由南欞星左門登壇,這時鐘聲停止,到瞭第二層南側拜位站好後,聽候司贊人報儀程。恭讀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禮儀結束以後,要將神位前的貢品分別送到燔柴爐(從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燒,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視,稱為望燎)和燎爐(圜丘壇共有12座燎爐,在瘞坎北側,從東向西排列著8個;內圍護墻東西欞星門外各有一對。從配位幄次車下的祭品分別送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