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屋後的枇杷樹》500字
篇一:後院的枇杷樹
初夏的五月,正是枇杷上市時。書包裡總少不瞭我最愛吃的枇杷,這是奶奶從鄉下後院的樹上剛采摘回來的。
奶奶是個愛栽樹種花的人,一有空閑便跑回鄉下的老宅,搗鼓起她那門前屋後的花草樹木。年年春天都要從集市上買回些苗木,整得小小庭院滿是春色。但總是好景不長,過不瞭冬天就相繼枯萎,難能成活。究其原因,無外乎水土不服、氣候不適宜或培護不當。
和往年一樣,今年的清明節我和奶奶一同回鄉下祭祖。一個人繞至後院探探風景,不覺去年栽的棗和桔已結為連理,生機勃勃,令人欣喜,但願能如枇杷樹一樣四季常青才好。 一股清香襲來,在院內彌漫開,原來是西北角的那棵久違的枇杷樹開滿枝頭的花散發出的香氣。花和蕾層層疊疊,在清風中微微晃動,仿佛是在迎候主人歸來。長滿瞭鋸齒的葉片經脈分明,似乎飽受過無數次的風霜。
遙想當年,奶奶說這枇杷樹隻是不經意扔下的一粒枇杷籽,沒有想到能生根發芽,風吹雨打它卻越長越大。站在高大的枇(本文來自:Www.bdfqY.cOm 千 葉帆文 摘:作文《屋後的枇杷樹》500字)杷樹下,樹影婆娑,沙沙作響,它像一把巨大的傘曾經撐起過我兒時的一片天空,聽過蟬鳴,聞過鴉叫。
開始結果的那年初夏,爺爺嫌招惹蚊蟲決意砍瞭它,奶奶摘下果子嘗瞭嘗,攔住爺爺,“不能砍,好枇杷,甜呢。”從此,這棵枇杷樹便陪伴瞭我整個童年。記得一年夏天,我受瞭風寒咳嗽不止。奶奶按照聽說來的偏方,摘下數片枇杷葉放入砂鍋用水煮,待汁熬出後加少許冰糖,連服數日後咳嗽神奇般地痊愈瞭。爺爺常用枇杷核子泡燒酒,時不時在酒過三巡誇上兩句,“幸虧當時沒砍掉”。
在枇杷樹的身上,我體味到過葉子的苦,那是因為它飽經瞭滄桑;嘗到過果實的甜,因為苦盡甘自來。枇杷樹有迎合人口味的甘甜,有落地生根的生命力,有風霜雪雨的適應性,有神奇無比的藥用性,當年幸存下來的它竟成瞭後院的一道風景。
細想想,人何嘗不是如此?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天經地義的自然法則。學會適應各種環境,順應時代的潮流,迎合社會的需求,在逆境中成長,不斷地提升自我價值。“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正如後院的這棵枇杷樹一樣經歷過風霜的洗禮過後才會結出甘甜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