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節日作文資料
篇一: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素材
春節
[春節簡介]
春節,指農歷正月及以後的幾天,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古稱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到瞭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傢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傢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傢老小都一起熬夜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瞭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12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到瞭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瞭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稱春節。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閱讀配圖)
[春節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