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文包詩作文
篇一:語文如何進行“文包詩”教學
語文如何進行“文包詩”教學
詩詞故事在蘇教版語文中是以“文包詩”這種形式出現的。文包詩這種形式是蘇教版小語教材中一種特殊形式的課文,也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的一個亮點。對於文包詩這種形式的課文,教學重點是先教詩還是先教文,還是教詩與教文同時進行,在很多教師中產生過困惑和爭議。這類課文究竟應當如何進行教學,如何尋找適合的教學策略呢?
“文包詩”的教學究竟是以詩為主,還是以文為主?
我覺得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黃鶴樓送別》一課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先引導學生充分瞭解文章中的故事後,再揣摩詩人的情感,從而達到一個“情動而辭發”的境界。當學生們的情感積淀到一定的程度,水到渠成地引出古詩,學生詩文對照,自主學習古詩,與詩人一起經歷瞭一個“依依惜別”的情感升華過程。
“文包詩”的課文教學,究竟是“以詩為重”,還是“以文為重”?
文包詩教學,我認為既要學文,又要學詩,詩文並重。學詩是在學文的基礎上,學文又是更好地感悟詩人的內心情感,幫助學生領悟詩中的意境。比如蘇教版下冊《少年王勃》一課,第三自然段中寫道:“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著落日的餘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與其對應的詩句則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裡對古詩句意的解釋,沒有采用呆板直譯的方法,而是巧妙地換一種說法來說明。通過反復對比誦讀,學生不光能順利地領悟詩句含義,而且能充分感受到古詩表達出來的意境美。
在教學“文包詩”一類的課文時,過於側重文中詩歌的理解,或者過於側重文中的情感因素,這兩種策略都是有失偏頗的。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對詩的理解,也要讓學生受到人文熏陶,教師必須註重引導學生對文中關鍵詞語的揣摩、體會,以感知詩中的情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文包詩”課文在具體教學中應當遵循哪些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