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文傢長是怎樣看帶朋友圈的
篇一:關於英文寫作的思考
關於英文寫作的思考
看瞭一下女兒現在英文學習,主要分成瞭3個部分。一個是單詞學習;一個是語法和寫作;另一個其實不是單獨的,是文學學習,也就是拿一些好看的繪本來學習前面說的單詞和寫作。這幾天也抽空將Writing Source研究瞭一下。有點感嘆國外的母語學習,和他們的快餐一樣,有精準的設計,不斷的重復,然後將寫作技能提高。周末看朋友圈,看到寫顧城的,但是前面的話,其實說出瞭我的想法。
轉摘如下: 在真正認識才華以前,我們常誤以為自己擁有那玩意兒。我們精心搭結構,把句子內部的節奏起伏像作曲傢一樣編排妥當,選擇漂亮字眼,使用恰當句式,讓一篇文章精致可愛,自以為這就是才華,卻不知道我們所運用的隻是技術。也許是高超技術,但並非才華。 不少中國作傢和研究者——時至今日——還令人驚訝地相信寫作無法學習、訓練,認為寫作歸功於一種無法進行理性研究的感性過程。相反,在西方,優秀的作傢通常出於訓練,而且是極為精確的可復制的訓練。我在奈保爾的書裡看到他談論寫作,將看似神奇的寫作過程歸結為“為瞭給白開水般的敘事增加密度,倒敘裡面再倒敘”或者“開頭用最簡單的語言,足以吸引別人註意你的風格??”一類。這類準確清楚的訓練指導,可以讓有一定智力和決心的人成為不賴的作傢,其中天資聰穎者脫穎而出變成一流作傢,然後再從一流作傢中憑借運氣和天才產生偉大的作傢。而在中國,一個沒有訓練的天才要想掌控語言成為偉大的作傢,要經歷多得多的冒險,不小心就死在路上。
好在,當我們確知自己不是天才,我們就可以老老實實地訓練自己,如果不能成為藝術傢,就做個能工巧匠,蓋好房子,鋸好木料,成為生活的建設者。訓練寫作是為瞭什麼,就是為瞭在不是天才之際還能為文學的世界蓋上那麼一兩座堅固的城池。
看完這段,我覺得寫出瞭我對美國寫作訓練的理解。女兒的英文課在短短的兩周內,學習瞭Narritive, recount, poem. 每周的寫作練習,一直強調的是1)是否符合標準的寫作結構:比如說時間,地點,事件。比如說在Narrative裡面是否包含瞭orientation, complication 和resolution. 在寫recount時候,是否考慮瞭時態和時間表述,比如 First Then Next 和Fi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