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數學老師的建議書
篇一:寫給數學教師的十條建議
給數學教師的十條建議
建議一:重結果,更重過程
多采用“攀山式”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尋找方法與思路;少采用“爬樓式”教學方法,即教師指定路線讓學生走;切忌直接告知結論的教法。概念、公式、法則、規律等教學都要在試試、畫畫、擺擺、說說、議議中,讓學生學會總結哪怕是一小部分說的不完整或心裡明白說不出來,都可以),學生豐富的經歷過程比結論重要得多,是再生知識的源泉,是一生的財富。
建議二:講思路,明心理
講思路可展示學生的心路、心跡;是教師瞭解學生、掌握知識達到什麼程度的最佳方法之一。暴露越多教師越能號脈準確,對癥下藥。講思路盡可能承認學生個體的表達方式,重在心口相通。講思路的同時,教師適時點撥,加以追問,可避免學舌或教師代替說。講思路形式主要有全班同學自練講,小組內互講和指名講。
建議三: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練
一題多解:一道題很可能會有很多解法,課堂上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多途徑、多角度分析問題,不要滿足一種方法。當有的解法教師沒想到或不準,請不要輕易肯否,要與學生或同事課下研究後再下結論含批改作業時)。這樣有助於知識溝通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一題多變:一般采用變條件或變問題、變敘述形式。由一步題變兩步題、三步題,向深度、廣度發展,可孕育後續知識,培養學生潛能,審題能力得以提高,學生靈活性得以發展,防止思維定式。建議1)在一道例題上變式,所變式的要含蓋後面習題中的變式內容;2)在一個概念或性質上變式,變成填空、判斷、選擇等題型進行練習。這樣不但使課堂教學密度大,更重要的體現出教師活用教材的功夫。
一題多練:有代表性的題目教師可采用間隔一段時間重復出現,再練習再認識,由初步理解到觸類旁通。
建議四:對比練習
對易混易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