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詞作文寫內蒙古
篇一:內蒙古景區導遊詞
內蒙古景區導遊詞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下面是內蒙古景區導遊詞,歡迎大傢閱讀。
篇一:內蒙古景區導遊詞
秦長城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固陽縣城正北7公裡處,請大傢向兩邊的山坡上看,這條宛若遊龍、蜿蜒於群山之中的石墻就是我們要參觀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長城。秦長城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是秦大將蒙恬率軍30萬北抗匈奴而築。後來漢武帝又派衛青進行過修復,故又稱秦漢長城,距今已有2200餘年。
請大傢隨我從步道登城,邊走邊聽我為您介紹。秦長城西起狼山西端,東經武川縣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紅山口東側與戰國趙長城相接,在固陽境內橫穿中部,蜿蜒於色爾騰山北坡上,長度約為120公裡。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段秦長城是保存比較完好的一段,它的修築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墻體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壘砌,建於山巒的陽面半坡上,在石料豐富的山地一般為石築,在低山、坡勢較緩地帶采用石土混築方法,兩側壘砌石頭,中間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帶采用夯土建築。秦長城城墻最高處4.5米,頂寬2.8米,在城墻內側,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臺,也是用石塊砌成,這就是烽燧遺址。秦長城的烽燧與長城主體分離,位於長城內側的山頭,烽烽相望,頗為壯觀。可能有的遊客已經發現瞭,在城墻的下面,隔一段就有一個方形的孔洞,它在長城上起什麼作用呢?對,這就是古人專門為長城設計的排水系統,可見這些戍邊將士們不僅僅隻會打仗,還懂建築呢,真可謂是有勇有謀啊!您隨手拾起一塊散落的砌城石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一個或幾個方形的孔,這就是有名的"箭穿石"。相傳是當年匈奴軍隊猛烈攻城的時候,萬箭齊發留下的。在固陽秦長城紅石板溝段有一處豁口,相傳就是孟薑女千裡尋夫不見,哭倒長城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