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致木棉作文
篇一:致橡樹教案
《致橡樹》公開課 教案
時間:2014年11月25日 地點:14電商1)班 講授人:劉斯燕
一、教材分析
《致橡樹》選自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傢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這首詩熱情而坦誠地歌唱瞭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表達瞭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嶄新愛情觀。全詩感情基調理智、冷靜,意象明麗雋美,思維縝密流暢。通過對本詩的鑒賞,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當代詩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致橡樹》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愛情詩的代表作,更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此詩無論詩歌發展史上還是在本單元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詩歌閱讀方面有一定的儲備量,在鑒賞方面也具備一定能力。但對意象所知有限,而這又是此詩解讀的關鍵。所以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捕捉意象,體會意境。學生對朦朧詩並不瞭解,還要補充中國詩歌發展的簡史、朦朧詩的有關知識,使學生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2、的學生敏感多思,對朦朧詩定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有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做的就是鼓勵他們在解讀時見仁見智,發揮他們的創造性,讓他們參與到鑒賞過程中來。
3、愛情,學生心中向往但又似懂非懂,並未形成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價值觀,應該借助這個既闡發愛情理想、又可上升到人格理想的詩作展開教育。並在鑒賞中,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和審美品位。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積累關於朦朧詩派和舒婷的文學常識;通過熟讀背誦積累優美詩句。
2.通過朗讀、分組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