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段春樹圖的作文
篇一:作文素材
龍應臺
人物簡介1952年生於臺灣,自小在臺灣苗栗苑裡長大。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畢業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梅西學院、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後,一度在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臺灣,先在“中央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後去淡江大學外國文學所任研究員。
1984年,龍於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回響;隔年出版,一上市即告罄, 風靡臺灣,是1980年代對臺灣民主發展極具影響的一本書。餘光中稱其為“龍卷風”。同年出版《龍應臺評小說》震動臺灣文壇。而在臺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小說評論,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傢;她的雜文針砭時弊,切中民意。在海峽兩岸及海外華人界都產生瞭一定的影響。
1986年至1988年龍應臺因傢庭因素旅居瑞士兩年,專心育兒。
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兼臺灣《中國時報》駐法國、瑞士特派員。還在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講授臺灣文學課程,並為學生導演戲劇。
1988年底,作為第一個臺灣女記者,應蘇聯政府邀請,赴莫斯科訪問十天。
1994年,出版《人在歐洲》。1995年,出版《孩子,你慢慢來》;自這一年起,龍應臺在上海《文匯報》“筆會”副刊寫“龍應臺專欄”,與大陸讀者及文化人的接觸,使她開始更認真地關心大陸的文化發展。1996年,出版《龍應臺自選集》5種。1996年以後龍應臺不斷在歐洲報刊上發表作品,對歐洲讀者呈現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視野和見解,頗受註目。1997年,出版《魂牽》。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蕩的世界》、《故鄉異鄉》出版,再次在大陸文壇和書市被稱為“龍卷風”。
1999年,應臺北市長馬英九邀請,龍應臺出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