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上學時間的所見所聞
篇一:優秀習作——所見所聞所感
前幾天聽《生作文指導報》周老師的報告會,雖然很多道理在
平日學習中都知道,但由周老師娓娓道來卻多瞭一些更深的理解。期試已然結束,成績雖然隻代表過去,對於同學們和老師來說是一次階段性的總結,通過傢長會的形式將孩子學習情況與傢長相互溝通,在聽報告會與傢長會過程中看到聽到一些事情,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做一個記錄。
周老師的報告會從熱烈的掌聲中可以確認是成功的,寫作是很多學生的一塊心病,總覺得下筆如有神,下筆寫千言這樣的情況從來跟自己都無緣,不是因為我們在這方面天生愚鈍,而隻是我們自己的積累不夠。有些傢長也許會說:“我們孩子的作業都是按時、認真完成的,要求背誦的字、詞、句、課文也都是倒背如流,怎麼會積累不夠呢?”僅僅是這些方面來看,也許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很好,卻並不代表寫作文也能下筆如飛。
如何寫作文,如何寫好作文,周老師告訴同學們一個秘訣:多閱讀,做摘記!
閱讀什麼呢?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讓孩子閱讀卻是需要老師和傢長煞費苦心的,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是肯定的選擇,有些孩子不喜歡閱讀,那是因為他還沒有從閱讀中得到收獲,沒有從閱讀中得到無法
替代的樂趣,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欣賞作品中的優美文字,摘抄作品中精彩的描寫片段 ,瞭解些作文的方法,積累可供寫作的素材,流水賬一樣可以記的很精彩!
世界上大部分的財富都幾種在猶太人的手中,都說猶太人是最聰明的民族,每個猶太人一年中約閱讀六十本左右的圖書,那他的一生又能夠看多少本書呢?同學們都能夠計算出結果。我們現在很少看到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捧著一本書如饑似渴的閱讀,是因為我們沒有時間?是因為沒有可讀的書?還是因為科技進步瞭,我們已經無需讀書?誠然,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獲取信息從少量變成瞭海量獲取,從傳統的紙質圖書變為電子圖書,電子媒體充斥著我們的四周,但紙質的圖書所留給人們的那種思考空間與寧靜的思緒是電子圖書所無法替代的。
大傢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 也許我們工作真的很忙,每天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奔波勞頓著,可我們在電視節目和圖片中,總能看到一些不同的差異,在地鐵、飛機、火車、咖啡廳??很多人在聽音樂,玩手機或平板,而我們一直認為崇尚金錢至上的西方國傢看到的卻是很多人利用工作、旅行中的閑暇時間在讀書,一種反差,一種意識,不在於有沒有時間,而是在與你潛意識中有沒有把它重視起來,把它融入到你的工作與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