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文化作文
篇一:有關春節民俗文化作文
感受春節民俗文化作文
1、《北京的春節》
日落日升,鬥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瞭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瞭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瞭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歷的正月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傢傢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瞭“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瞭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瞭,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裡、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瞭。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傢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傢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瞭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幹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傢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