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作文
篇一:中秋
蛤蟆?嫦娥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是膾炙人口的詩句,是杜甫寫的,寫的是中秋節的感情,隻有故鄉的月亮最明亮,形容瞭杜甫思念傢鄉的感情。中秋始於唐朝初期,
盛於宋朝,明清時成為與春節齊名並重的節日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始於故事傳說後羿的妻子嫦娥,因為偷吃瞭王母賜給後羿的靈丹妙藥而飛上雲霄,但是真相是傳說所說嗎?
嫦娥其實是蛤蟆...嫦娥喝下長生不老藥,奔月棄後羿而去的傳說人人都知道。可是你知道嗎?這個流傳千年的背叛者傳說,其實是以訛傳訛,嫦娥其實並沒有奔月,而是被變成瞭蛤蟆。嫦娥偷吃丹藥的故事傢喻戶曉,但是上古傳說真的如此嗎?後羿既然可以射下太陽,那為什麼不把月亮和嫦娥一並射下呢?真相隻有一個:後人把上古傳說弄跑偏瞭。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淮南子》,但根據東漢學者高誘所研究、考證的事實:《淮南子》中的“奔月”其實是“坌肉”! 因為古文字的奔月和坌肉很像,所以可能被哪一個生把奔月抄成瞭坌肉,那麼坌肉是什麼意思呢?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所說:坌肉指把的東西弄活。按照這個意思的話,那就是嫦娥把丹藥給自己死去的寵物?雖然傳說被弄跑偏瞭,但是因為古人日常生活除瞭種地還是種地,所以有人還編出瞭續集:嫦娥因為偷吃瞭丹藥,被王母變成瞭蛤蟆,終生在廣寒宮搗藥。神話總是假的,“童話也總是騙人的”,但是中秋節賞月就是很美好的風俗,人們總要有一個心靈寄托,如基督教信徒的耶穌,日本的奧特曼等等。中國人就喜歡把寄托放在自然,每當思鄉時,看看月亮,仿佛就回到瞭千裡之外的故鄉。
我覺得,就是因為這是個神話,神話是長輩講給少輩聽的,無論什麼時候長輩都想跟少輩說說話。古代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現在是高科技的時代,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很多人都選擇和父母語音聊天,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傢門口一遍又一遍盼望,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換來的卻是在手機屏幕上的那個你,他們雖然口頭上說一切安好,那隻是不讓你操心,你有多久沒回過傢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