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演講稿范文
篇一:2015端午節演講稿大全(推薦)
2015端午節演講稿大全推薦)
端午節主題國旗下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傢早上好!你們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嘛?(端午節)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瞭,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瞭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瞭朝廷。屈原悲憤極瞭,在流放途中寫下瞭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占瞭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裡,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傢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瞭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瞭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據說魚龍蝦蟹吃飽瞭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瞭。後來,為瞭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湧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瞭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傢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