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作文500字
篇一:條條大路通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
——關於作文形式的思考
萬柏林第二實驗 孫月慧
【摘要】目前,生作文普遍存在著“言之無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學生缺乏豐富的作文素材。為此,應根據作文教學的目的來采用多種作文教學形式調動他們的感官去含英咀華,捕捉寫作素材,觸發寫作靈感。
【關鍵詞】“作文”;“形式”;“教學”;“寫作”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長期以來,教師教作文難,學生寫作文也難。作文難,究竟難在哪裡?總結過去,我認為,作文難固然有其寫作本身的難度,但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看分”的教學模式,束縛瞭生的思維發展,抑制瞭生寫作文的興趣,因而學生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囿於課本本身,忽視瞭教學與客觀世界的聯系,學生視野狹窄,詞匯貧乏,認識水平低,學生感到有話不會表達。為此,筆者希望能把作文形式的多樣化做為作文教學的突破口。
一、活動展現情境,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目前,生作文普遍存在著“言之無物”的通病,究
其原因乃是學生缺乏豐富的作文素材。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負擔”過重、生活狹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師忽視瞭學生間接經驗的指導。因此,學生自然會材料枯竭,無話可寫瞭。《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讓學生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行、所想、所感的東西,主動地寫自己希望表達的東西,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喜歡活動,這是學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動中蘊合著豐富的作文內容,加之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將活動與寫作結合起來,文章自然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們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貼近自然,貼近社會,貼進生活的活動。如參觀名勝古跡、田園風光、工業園區,訪問市場商廈,進行歌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