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長不是作文
篇一:在反思中成長
在反思中成長
反思自己的教學,我采用瞭以下方法,收到瞭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把問題作為出發點,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情景,提出帶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想象、概括、研究的學習過程,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師要適當給予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他們大膽去嘗試。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多讓學生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例如:在教學“美化文章”這一內容時,先給出一篇美化過的學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邊框底紋”命令的用法,要求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用眼看一看變化、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誰把文章修飾的最美,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要讓學生享受成功,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還有,學生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幾分鐘時間就完成任務瞭,然後就想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有些學生即使沒完成任務,但看到別的同學已經開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學生幹脆偷懶,即使沒學會、沒完成任務也把問題放到一邊,這樣就會有不少學生掉隊。於是我定下瞭這樣的規矩:全班同學都完成任務瞭才允許他們自由安排時間,這樣一來,每個學生為瞭不拉全班學生的後腿,都會認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學生還會主動的去幫助不會的同學,有問題的學生也會主動的向會的學生請教,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那些學得好的同學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瞭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同時,同學之間也在互相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增進瞭感情,瞭解到瞭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