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反對浪費作文
篇一:關於勤儉的作文:崇尚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關於勤儉的作文:崇尚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傢的美德,《尚書》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引古語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提出:儉德辟難之說,《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系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在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還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許多的歷史人物都以勤儉來修身,他們不僅在國傢事業上勤勞,而且在傢庭生活上也非常節儉。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如堯特別關心民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是自己的過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佈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正是由於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瞭百姓的愛戴,成為一位聖賢。
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傢、書畫傢蘇東坡,也把節儉作為自己的生活習慣,以節儉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他在生活上堅決反對奢侈浪費。有一年,他被貶黃州,俸祿減少,這給生活上帶來瞭諸多不便。為瞭渡過困境,它不僅辭退瞭身邊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節儉,他給自己制定瞭一份完整詳細的開支計劃,把所有的收入和手邊的錢都集中起來,然後將這些錢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隻用一份。他就是這樣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度過瞭難關。君子以儉德辟難,蘇東坡就是這樣做的。
奢侈浪費小到足以破壞一個和諧美滿的傢庭,大到足以滅亡一個無比強盛的國傢。自古就有許多帝王在剛開始創業時,以勤儉修身,受到瞭百姓的擁戴,但後來他們逐漸放棄瞭勤儉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樂,結果招致瞭自己的滅亡。五代時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一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後來沉湎於音樂戲曲,每天在宮廷上用重金請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賞,並且整天大肆興建樂宮,樂隊,造成黃金流失,最終導致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於兵亂之中。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於這段歷史,闡發瞭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