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的作文
篇一: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文章
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文章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3歲那年,李仲揆一個人到西湖新學報名上學,買瞭報名單後,忙中出錯,誤將年齡“十四”歲填入瞭姓名欄,再買份報名單吧,又沒有錢,無奈他將“十”字添上幾筆,便成瞭他的姓“李”,這樣,姓名欄便寫成瞭“李四”,受墻上橫匾直書“光被四表”的啟發,他又在“李四”後面添瞭個“光”字,這樣李仲揆就變成瞭李四光。
李四光長期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在鑒定古生物蜒科化石、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和創立地質力學諸多方面建立瞭卓越的功勛。長期以來,國際上一直充斥著中國內地第四紀無冰川的謬論。為瞭證明中國有第四紀冰川的遺跡,李四光足跡踏遍瞭祖國大江南北,先後考察瞭太行的東麓、大同盆地、揚子江流域,幾上廬山,發現牯嶺西谷的一塊巨石矗立在另一塊巨石之上,並得出廬山有大量冰川遺跡的結論,堅定地認為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的典型地區”。涉足黃山、九華山、天目山,發現瞭比較典型的冰蝕地形和冰川堆積泥礫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黃山找到瞭冰磨條痕,發表瞭《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至此,中國無第四紀冰川之謬論不攻自破。李四光在科學史上的貢獻,莫過於創立瞭地質力學這一新興邊緣學科。他著有《地質力學概念》一書,認為地殼運動中發生巖石變形是由於地應力作用的結果。1947年7月,他代表中國出席第 18屆國際地質大會,第一次應用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作瞭題為《新華夏海之起源》的學術報告,引起瞭強烈反響。從此,地質力學這一由中國人創立的新學科正式載入史冊。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臺改為信炮臺;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臺(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臺,增建永安、鞏固炮臺,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