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獨立人格
篇一:人格作文
人格的力量
在前蘇聯或者說在俄羅斯的作傢當中,索爾仁尼琴可以說是“另一類”寫作的典型。這也許與他的個人經歷有關,八年的牢獄生活和其後被流放的一段日子,使他天性中所具有的叛逆精神和剛強個性得以發揚光大,這一點我們在閱讀他的長篇巨制《古拉格群島》以及《癌病房》、《牛犢頂橡樹》等作品中完全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在從事文學創作伊始,作者就完全清楚自己所持的立場對他意味著什麼,他在《牛犢頂橡樹》中這樣寫道:“對於為真理而憂心如焚的作傢們來說,過去和現在生活都從來沒有輕松過將來也不會!):有的人被誹謗困擾,有的人死於決鬥,有的人傢庭生活破裂,有的人破產落魄處於難以擺脫的貧困之中,還有的人被關進瘋人院,老死獄中。”在長期的幾乎是無望發表自己作品的“地下作傢”的生涯中,索爾仁尼琴把寫作作為追求真理的一種手段,抱定必勝的信心,進行著艱苦不懈的努力,這也正是他的成功之處和性格魅力之所在。同時,也註定瞭他要比同時代的作傢要承受更多的苦難和坎坷。
1962年是索爾仁尼琴時來運轉的一年,經過長期的寂寞而艱辛的“地下寫作”之後,他終於“浮出水面”。這一年的12月,他的反映前蘇聯斯大林時期勞改營生活的第一部作品《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經赫魯曉夫允準在《新世界》上發表瞭,並立刻引起很大轟動。索爾仁尼琴一夜之間成為風雲人物,迅速被吸收進蘇聯作傢協會,受到赫魯曉夫、蘇斯洛夫等蘇聯領導人接見,並被提名為列寧文學獎的候選人等。此時的索爾仁尼琴非常興奮,這是他多年盼望的時刻,他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寫作瞭,這對他來說實在是來之不易,他曾經擔心自己的寫作被人發現而把寫好的手稿背熟後毀掉,他曾經為瞭寫作而不敢結婚怕別人哪怕是自己的妻子)知道他的秘密,他曾經多次把寫好的手稿東挪西藏提心吊膽……,如今這一切都過去瞭,他由衷地感嘆道:“沒有人妨礙我寫作,還要怎樣呢?我是自由的,可以寫作,還需要什麼?”這期間他陸續發表瞭《瑪特遼娜一傢》、《為瞭事業的利益》、《克列切托夫卡車站事件》等作品。
然而這樣的好時光並沒有維持多久。1964年10月,隨著赫魯曉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