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作文
篇一: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紹興縣馬鞍鎮中學 黃耕輝
我向來有這樣的想法:報社編輯同我們教師一樣,也是蠟燭、人梯、園丁,也是一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職業,是辛勤耕耘、不求回報、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在馬鞍鎮新圍片工作。當時的我養成瞭一個讀報寫稿的好習慣。除瞭向專業性報刊投稿外,還向本市、本縣的報社投稿。《紹興縣報》是我的首選。這是因為她是我們紹興人自己的報紙,對傢鄉報紙自然有一種親切感;另外,說實在的,縣報是一傢縣級報紙,投稿的“命中率”較高。所以,我隔三差五地把稿件投寄到縣報社,其中有不少變成瞭鉛字。
我喜歡拿發表的文章同原稿作比較,總能發現這樣的規律:編輯或多或少要修改。有時改題目,有時改正文,有時正文和標題一同改。改標題的,見報文章的標題更精彩,往往使人眼睛一亮;改正文的,小則改動字詞句子,增刪段落,大則做“脫胎換骨的大手術”,從頭至尾,全面改動。記得1997年暑假,我回到老傢王壇鎮塘裡村,同村的人知道我在業餘時間經常給縣報投稿,就向我提供瞭一條新聞線索,希望當事人的大名能在報紙上“亮亮相”。我當即拜訪其中一個當事人,向他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當晚就寫成(本文來自:WWw.bDFQy.com 千 葉 帆文摘: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作文)瞭一篇600字左右的小文,第二天投寄到報社。沒幾天,文章就上報瞭。我一看,大吃一驚。不但標題作瞭修改,變成“久病成良醫,采藥治老人”,而且正文作瞭全方位的改動,幾乎是重新寫瞭一遍。再看版面上方的具名,是阮曉鷹老師。看著寫有自己“大名”的文章,我內心湧起一股對編輯老師的感激之情,同時對她的生花妙筆也敬佩之至。
筆者雖然不是大學中文系畢業,但也做過7年語文教師,對修改學生作文的勞心費神深有體會。由於我當時新聞寫作知識十分匱乏,寫作水平也有限,寫作技巧也缺乏,寫出來的文章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有時自己感覺也不滿意。這就意味著編輯老師修改我的稿件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想借助征文這次機會,借助欄目這個平臺,向辛勤工作的編輯老師說一聲“你們辛苦瞭”,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正是因為有瞭你們這些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同志,不是教師的老師,縣報才能多次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報紙,才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