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心得體會
篇一:關於科技創新的心得
關於科技探索與創新的心得
生命科學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曾任雅學號:201000232174)
我從小就對科學有著極大的興趣。上學之後,學習瞭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種科學知識後,我對生物科學最感興趣。因此,我便有瞭長大後學習生物科學的夢想。祖父去世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我們傢族能有個救死扶傷的醫生。汶川地震後,看到四面八方的醫生紛紛趕往前線,為災區的病患除去傷痛,為在死亡邊緣掙紮的人們帶去生的希望。他們不分晝夜地為病人治療,他們不顧生死地救助傷患。那時,我多麼希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是那群白衣天使中的一員。於是,我堅定瞭學醫的理想。記得在臨床醫學八年制面試的時候,三位教授問我為什麼要學醫,我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代表中國獲得諾貝爾獎。三位教授被我的“狂人語錄”震驚瞭,其中一位教授說,我們國傢就缺少這樣的人才呀。 盡管我有這樣常人難以想象的理想,盡管為實現這個理想,我必須要經過艱難的探索過程,但是我知道我最缺乏的依舊是中國大學生的通病——創新力。 中國學生總是能在各種國際大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毋庸置疑的是,我們中國的學生在知識競賽等方面總是名列前茅,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傢的學生。但是,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往往籍籍無名。對於很多國外的學生而言,創新根本就不是難題,他們的腦海中往往充滿瞭各種各樣新穎的想法。然而,對於我們而言,常常為瞭一個新點子絞盡腦汁,花費大量的時間,最後反而得不到完美的結果。 事實上,當我們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創新對我們而言,並不難。我們對這個世界還不瞭解,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所有的為什麼,我們好奇地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這個世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被送進瞭學校,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在長期接受應試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隻學會瞭接受,那些天賦的創新思維早已消失,我們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我們機械地聽從老師的教導,漸漸缺失瞭自我。
我們抱怨當代教育對我們的“殘害”,可是,事實上,我們自己卻在這個過程中選擇瞭“屈服”。我們可以選擇不接受,我們可以選擇與老師抗衡,我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