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音樂會心得體會
篇一:音樂會心得二
音樂會的體會感想
時隔兩個月,11月30日晚又一次有空閑時間來到瞭武漢琴臺音樂廳,這次的音樂會是德米特裡列夫科維奇獨奏音樂會-藍色狂想曲。熟悉的是藍色狂想曲,但其實並沒有仔細安靜下來欣賞這首鋼琴曲。在網上搜查的資料顯示是美國作曲傢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瞭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屬於中段的E大調,寬廣流暢、溫柔感傷。但特別的是,中段還出現瞭若隱若現的小鼓,表明不安寧的情緒仍在繼續。弦樂奏完後,鋼琴接著以變奏陳述。雖然不懂得如何敘述這種體會,但是直接感覺到這首曲子整體一直在變奏,相對於其他曲子而言,不太可以領悟到其中的內涵。
除此之外,還欣賞到瞭肖邦的《平靜的行板與輝煌的大波蘭舞曲Op.22》、貝多芬《熱情奏鳴曲》、拉赫瑪《尼諾夫13首前奏曲Op.32》、《升c小調前奏曲Op.3,No.2》、斯卡拉蒂《d小調奏鳴曲K.213》。其中《升c小調前奏曲Op.3,No.2》有種舒緩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的同時又帶有模糊的感覺。整體音樂會的感覺或許都是些名作,所以並沒有像上一次有種共鳴的感覺,總覺得有一種歷史的交錯感,也許是心態的變化引起的。
每個人音樂傢在演奏的時候,其實我很註重他們的眼睛,他們有時候時而緊閉時而半睜,有種情結在他們的眼裡,他們每日徜徉在音樂的世界裡,去感知這個世界冷與暖。從最終的瞭解音樂,學習幾個音符到現在,我發現當你正真進入這個世界中,你會覺得在你已知的路上總會有未知世界在等著你。有的人是天才,有的人是後天不斷地練習,每個人在獲得純真的同時又失去純真。也許就如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一樣,伴隨著音符的起起落落,隨著熱情的起起伏伏,但這一切的最後都會隨著消逝。
也許下次音樂會,我會先瞭解每位演奏者的背景,然後再去欣賞或許我或有更多的感觸,在每場音樂會的背後,除瞭自己的直觀感受以外,也許重要的是更多的是對音樂知識的補充。
篇二:音樂會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