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開創生態新局面
——十八大報告學習心得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逐漸出現瞭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問題,若不及時加以制止,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必將受到制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總佈局,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進行部署,體現瞭我黨的生謀遠慮、高瞻遠矚,也為我黨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關系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實施的長遠大計,我們要重視之,並把這一思想體現於政策制定
中,貫徹在實際行動下。結合我局實際,體會如下:一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在社會公眾層面,在全區大力倡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在決策管理層面,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項目審批建設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從建設生態文明全局著眼,將保稅區打造成適合商建、適合人居的生態文明品質之區。
二是鼓勵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既要保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又要毫不放松節能減排。以綠色、環保、低能耗為發展主流,堅定不移走生態型、環保型發展路子。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積極引導投資進一步向社會公共服務事業、新興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轉移。努
力運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設備,改善過度依賴資源環境的現狀,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三是優化生態環境。我們隻有一個地球,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就沒有未來。首先要改變以往先發展後治理的觀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逐步推進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關問題的綜合治理工作;同時努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四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體現生態文明要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體系為指引,逐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繼續實施政府節能補貼工程,大力發揮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在企業管理中,加大監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費資源現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保護賠償制度,並嚴格執行,對於破壞環境的單位或行為人嚴懲不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