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篇一:學校內部環境建設管理制度
學校內部環境建設管理制度
一、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並從中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為此,嚴格按照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和教育現代化有關校園環境建設的要求,對校園環境建設作好整體規劃。有計劃地實施,不斷優化育人環境,並通過各項管理措施,創建符合學校特點的凈化、綠化、美化的文明校園。
二、配備必要的衛生用具和設施。室內要有面盆、毛巾、掃帚、抹佈等衛生器具;校園內設有公共廁所、垃圾箱;食堂有專門的消毒和滅蠅設備,沒有煙塵等空氣污染。
三、落實衛生包幹,堅持檢查評比。進一步落實“任務到組,責任到人”的清衛包幹辦法,從培養學生良好的養成習慣上下功夫。教室、清潔區由學生負責打掃保潔;教師辦公室、會議室等由教師、職工負責打掃保潔。做到校內無雜草、墻壁無灰塵、污染,地面無果皮、紙屑、煙蒂、痰跡,不隨地大小便,不亂倒垃圾。廁所和垃圾箱由專人或值日生每天進行打掃、沖洗或清理。衛生檢查小組和值日師生堅持每天一次檢查,每周一小評,一月一大評。
四、落實綠化管理責任制,搞好校園綠化。采取專職人員管理和師生共同管理的方法,將花圃和綠化地段的花木分片包幹管理。做到管活、管好、管全、管成材。多種樹木,多栽花草。綠化面積達到規定指標。凡破壞綠化者,視其情節,給予賠償或罰款等處分。 1
五、環境佈置樸素美觀,體現教育性。校園的整體佈局和各個部位的建築造型及其裝飾,都要規范、和諧,有利於教育教學工作。板報和櫥窗內容定期更換,新鮮悅目。佈告、通知等正確使用簡化字,字體工整,行文規范。校內廣播節目內容健康,形式活潑。
六、校舍設備齊全,保持清潔衛生。班級教室、專用教室、辦公室及會議室等門窗玻璃齊全,桌椅排列整齊,窗明幾凈,各類物件安置有序。各類用房定期作安全檢查,粉刷油漆,並及時進行維修,不準繼續使用危房。自行車停放在車棚或指定地點,排列整齊。
七、教職工宿舍經常打掃,保持清潔衛生,床鋪整齊,物品安放有序,門前實行三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