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讓戰爭走開作文
篇一:世界杯,讓戰爭走開
本周,世界杯足球賽時隔64年再度在巴西舉辦。決戰、廝殺等戰爭詞匯一如既往地被媒體用以營造比賽氣氛,但國傢間的對抗少瞭些劍拔弩張,更像官方主題曲的歌名:We Are One(我們是一傢)。
1950年的巴西世界杯是二戰後的首次足壇盛事。擺脫瞭法西斯陰影,這屆杯賽往後,國際比賽承載和宣泄瞭各國民族主義情緒,足球運動趁勢蓬勃發展。烏拉圭著名作傢加萊亞諾將足球比作“精心編織的戰爭”:11名隊員就是國傢的利劍,體育場像一座尖塔聳立、旗幟飄揚的城堡,場地中央,一條白線分割開雙方的領地,每一次敵我對峙,代代相傳的古老仇恨和友愛都在這裡鬥爭。足球緊張刺激的集體對抗、群雄割據的國傢競爭、難以預料的競賽結果,使之有著戰爭般的魔力,激發出人類本能中對所屬群體的歸屬、忠誠與狂熱,以及對敵方的憎惡、仇恨乃至攻擊。
對於懷揣野心的政治傢而言,這意味著權威、權力與資源。用政治綁架足球的始作俑者是墨索裡尼。1934年世界杯賽,東道主意大利的國傢綱領是法西斯國傢至上,執行國傢決定是每個人的天職。國傢隊就是球場上的戰士,對闖入決賽的意大利隊,墨索裡尼下瞭軍令狀:“勝利就重獎,失敗就去死。”他還私自任命艾克林德為決賽主裁,執法與捷克斯洛伐克隊的比賽。這名瑞典裁判得到“欽點”,源於他在半決賽中的“出色”表現:多次放過意大利隊員本該判罰點球的犯規,而瓜伊塔打入的制勝球,應歸結於他對意大利前鋒公然沖撞對方門將的視而不見。如預想般,意大利隊最終問鼎雷米特杯,墨索裡尼收獲瞭空前的人氣。
因二戰而中斷的世界杯賽,在12年後重新開始。戰後極端民族主義濫觴,使得比賽結果不僅關乎球隊的榮譽,更關乎國傢的復仇與尊嚴。如戰後的歐洲各國對於德國仍是滿腔怨恨,世界杯對他們而言,意義之一就是向西德尋仇。
以荷蘭為例,1974年世界杯賽荷蘭隊憑借“全攻全守”戰術盛極一時,與西德隊在決賽中相遇。荷蘭隊同仇敵愾,試圖擊敗西德、報仇雪恥,但遭遇瞭意料之外的失利。14年後,荷蘭隊終在歐洲杯賽上以2比0擊敗西德隊奪冠,上街歡慶的荷蘭人比1945年真正的戰爭結束時還多。經歷瞭兩場激戰的荷蘭教練米歇爾斯,在一箭之仇終得報後說出瞭那句聞名世界的話:足球就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