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作文大賽官網
篇一:第八屆創新作文大賽(組)特等獎文章及評委點評【完整無錯】
第八屆創新作文大賽組)特等獎文章一)
翻越“高墻”,以道德立世
廣東省廣州市第二中學 陳 婕
當康德讓“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紮根內心時,也暗含瞭道德為一種美好信仰的態度。然而在愈發展愈復雜的社會中,道德,於很多人看來不甚美好。道德與良知在鋪天蓋地的德育宣傳中更像越壘越高的城墻,人被唾沫左右,也被內心左右,讓立世成為沒有答案、充滿掙紮的談資。
可惜的是,人們總記得星空很高,卻忘瞭仰望星空的那份親切感與觸手可得的滿足。道德亦是如此。面對震耳欲聾的口號聲,人們忘記道德並不高大,作為人的初心,卑微而不卑賤。我們需要仰望和敬畏的是法律,道德則能成為安心立世之本。
在漁人的故事裡,“未知”是他們實施救援的最大阻礙。前兩個漁民因日期和地點的未知卻步,也因此受到所謂“良心的譴責”。第三個漁民則一語道出本質,一切未知的阻礙不過是因種種顧慮想要逃避的借口,道德的施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關鍵是人如何看待。他看見瞭社會的癥結,他的不安既是內心的掙紮,也是對於社會的憂思。
故事終究是故事,“這裡”也僅僅是個喻體,象征著無處不在的道德抉擇。我們每日面臨的沖突,說到底不過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胡塞爾畢生論述“理性”與“非理性”,仍身處兩者的旋渦中,難以逃脫。他以真理、定律定義理性,那麼何為真理?行善助人是否又是亙古不變的絕對要求呢?因此道德藏身於兩者之間,人們常常渴望有一個做與不做的標尺,輕松地左右自身的抉擇。然而,這個標尺是無法存在的,立於現實,有的隻是純粹的行善、純粹的行惡與純粹的獨善其身。
小悅悅的事雖已時過境遷,也是國人不願提起的傷疤,但作為透射世間百態亦具有普遍價值的例子,用於此以分析道德沖突的本質未嘗不可。社會上眾多行善反遭受不公平對待的例子,讓人們面對求救者時的第一反應即保全自身。路人途經鮮血淋漓的馬路,大抵是思索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