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祠導遊詞2000字
篇一:漢太史司馬遷祠墓導遊詞
漢太史司馬遷祠墓導遊詞
司馬遷祠墓始建於公元310年,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祠墓是為瞭紀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傢、文學傢、思想傢司馬遷而修建的。祠墓依山就勢,建於4個平臺之上,占地l04畝。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傢面前的這個門額"漢太史司馬遷墓"大匾,是大書法傢啟功先生的墨跡。
這條古道全用石條鋪成,上面有車輪碾軋、風雨侵蝕的痕跡,凸凹不平,是一個千年古道。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傢分晉之前,韓城屬於晉國。分晉之後,韓城就屬魏國的"西河之地"瞭。魏國在這裡建瞭個少梁城,為瞭開通少梁與河西各地的交通,便在前面這個土崖上開鑿瞭這條大道。韓城是西周武王的封地,名曰"韓侯國",因此這條道被稱為"韓奕坡"。"奕"即大的意思,是指這條道是韓城最寬、最長、最古老的一條道。後來,司馬遷祠修建在其北側,韓城當地人也稱其為 "司馬坡"、"司馬古道"。在韓城流傳著一句俗語:"下瞭司馬坡,秀才比驢多",贊譽韓城地靈人傑,出人才,文人多。
古道最早為土坡,為瞭防止下雨路泥車滑,北宋時鋪砌瞭石條。石條上清晰的車轍說明歷史上這裡交通的繁忙。古道最早修有3裡多地,現保留完整的隻剩下300餘米。古道通上去與108國道接壤,可以說它是108國道的前身,800多年前的高速路。
請大傢看這座木制牌樓上面的"高山仰止"四個字。《詩經》上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詩句。司馬遷在寫《史記·孔子世傢》時,用這句話贊譽孔子,把這4個字用到這裡,也是贊譽司馬遷品德高尚,德高如山,世人景仰。
現在大傢踏上的這條磚石小道,俗稱 "朝神道"。1668年,韓城縣令翟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