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導遊詞
篇一:鼓浪嶼導遊詞
廈門鼓浪嶼導遊詞
鼓浪嶼長1900米、寬1000米,面積1.91平方千米,人口約1.62萬人,宋元時期稱為“圓沙洲”又稱“五龍嶼”。明代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沖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時海浪可拍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人們稱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稱為“鼓浪嶼”瞭。鼓浪嶼是國傢AAAA級旅遊區,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素有“海上花園”、“音樂之鄉”、“鋼琴之島”的美譽。鼓浪嶼又有“萬國建築博覽館”的美稱,這是因為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簽訂瞭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廈門作為當時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被迫開放,因此先後有英、美、德、法、日本、荷蘭等13個國傢來到鼓浪嶼設領事館、建公館、教堂和洋行,所以我們今天到這個島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國傢、不同風格的建築,鼓浪嶼就因此得名瞭。
【渡輪碼頭】
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裡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電影《海囚》中的主人公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瞭這個“鋼琴碼頭”。看這個碼頭,是不是很像一架三角鋼琴呢?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這就是為瞭使遊人一踏上鼓浪嶼就能感覺到音樂氣氛。
【英國領事管】
英國領事管建於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歷史瞭。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餘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占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占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瞭這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裡,卻強占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
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後達20年。這是1870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