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出花園作文
篇一:潮汕民俗出花園
潮汕民俗“出花園”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有稱之為“乞巧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在潮汕地區,還存在另外一種獨特的成人禮風俗“出花園”。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成人禮俗,這一民俗在揭東尤其盛行 。有1 5歲虛歲)男女孩子的傢庭,要在舊歷七月初七乞巧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果品拜別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走出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裡玩鬧的孩童瞭。出花園的孩子要穿紅皮屐,吃公雞頭,在十二道菜的“花園宴”裡,所有食品都要吃一點。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是出花園習俗的二個主要特征,而在我的傢鄉,還要喝一碗豬肝蔥花湯,“肝”喻“官”;“蔥”喻“聰”,寄予聰明伶俐,富貴吉祥的美好祝願。中國當代著名民俗學傢鐘敬文先土在1983年的廣東省民俗學會成立大會上講話時,就指出潮汕的“出花園”是中國僅有的一種特殊的成人禮。
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出花園”的儀式在逐漸被淡化,雖然有的地方依然按照古時的儀式,但在城市裡及部分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出花園”的習俗已經演化
成一個簡單的儀式,但不論儀式怎麼變,“出花園”的意義永遠不會變。在這一天,意味著孩子要告別童年,邁同成人行列;同時也寄托瞭長輩期望咸人的孩子要敢於擔當,立志成才。潮汕自句俗語“十五成丁,十六成人”。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的挖掘整理發揚,使
這一民俗特色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揭東縣宣傳文化部門曾經於201 1和2012年農歷七,連續二年在萬竹園旅遊風景區為孩子們舉辦集體“出花園”活動。
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富有文化理念。七月七早上,參與活動的孩子和傢長們聚集揭東萬竹園。在傳統的潮州音樂聲中,出花園的孩子們逐一登場,載歌載舞,表演瞭自己的拿手絕活。將他們在成人之前所學到的才藝做個清楚的盤點,以豐富多彩的表演節日告別童年,走進新的人生時代?
歌舞才藝表演完畢,以孩子的傢庭為單位,還組織瞭一場意義深遠的植樹活動。讓孩子們自己動手,為自己的成人儀式栽下一棵小樹苗作為紀念。接下來就是“花園宴”。花園宴由萬竹園提供,一律按照出花園的菜譜安排,獨具格的潮鄉風味。宴畢,孩子們從萬竹園中鮮花簇擁的實體花園裡款款走出。存門口的書寫臺前,父母為孩子留下成人寄語;孩子為自己的未來留下志向與理想。他們與自己的父母的信一起裝進一隻錦囊,將這個劃時代的儀式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