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蠟像館作文
篇一:作文選材
作文選材
我們常常聽到有學生抱怨生活枯燥乏味,毫無靈動之光,難以寫出佳作,也經常看到這樣的習作評語“選材平淡,無新意,內容雷同,有低幼化傾向”,特別是在即時性的考場作文中,這種大陸文水平文屢見不鮮。什麼原因呢?平時不註意細致入微的觀察生活,懶於積累體察,更甭提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去馳騁創造瞭-這是主觀原因,客觀上由於考場時間緊,怕材料跑偏,幹脆因循守舊。寫親情不是媽媽給我送雨衣就是爸爸替我掖被角;寫友情似乎沒有一次矛盾沖突就不足以見證友情的可貴,凡此種種皆為選材誤區。
其實,在審清題目後,首先應認真回憶與這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哪些事兒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最恰切的。這時不妨以三條標準來比對材料。
1. 小且要典型--應做生活的有心人。
選材小並不意味著立意小,相反能很好地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便於行文,突破口小便於操作。“偉大題裁並不等於偉大作品”,這句話可說是以小見大手法的最好註解。文章合為時而著,寫作的終極目的是關註生活、認識生活、思考生活、表現生活,從而認識自我,隻有如此,寫作立意才能上檔次。可見,選材並不是越小越好,還要典型,能從側面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的哲理。所謂典型應能喚醒大多數人的情感體驗,而不是極度個人化私人化的東西。這裡要求大傢對當今時代應給予一些關註,平時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不可沉溺於一些作文選的事例中,也不可拘泥於個人狹小的世界裡,應踏下心來冷靜思索。
2. 真且有意義--拓寬視野,積累感受。
真摯的情感是一篇作文成功的關鍵之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可使文章生色不少。有的同學在選材時,寫事情確實是真實的。例如《我發現 》,在寫這道題時,有個同學要表現主題是“我發現親情的可貴”,寫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隨著年齡的增長,隔代人之間出現瞭許多矛盾,生性活潑的她越來越看不上頑固倔強的奶奶,對奶奶的叮囑也是充耳不聞,甚至演變到聽到奶奶的嘮叨就厭煩的程度,有一次和奶奶發生爭執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