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草原導遊詞
篇一:錫林郭勒大草原導遊詞作文
遊客朋友們,打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在內蒙古自治區這塊形同騰飛駿馬的脊背上,有一面積達20.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就是享譽中外的天堂草原所在地——錫林郭勒盟,簡稱錫盟。“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錫盟位於自治區中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1098公裡。東鄰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西接烏蘭察佈市,南與河北省承德、張傢口地區毗鄰,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區,被譽為北京的天然“後花園”。錫盟轄9旗2市1縣和三個自治區級綠色產業開發區,現有人口101萬,其中,蒙古族人口29萬多,占全盟總人口近30%。境內設有二連浩特和珠恩嘎達佈其兩個陸路口岸,其中,二連浩特市為自治區計劃單列地級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沿邊開放城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連接蒙古國、俄羅斯和中亞、東歐各國的重要大陸橋。錫盟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存。秦漢時為匈奴、東胡、鮮卑、突厥等民族繁衍生息之地,遼為上京道。13世紀中葉建蒙元第一都城——上都,1260年忽必烈大汗皇帝)在此即位,隨即錫林郭勒草原的名字連同蒙元帝國的興盛而名揚四海。錫林郭勒盟的形成始於清朝康熙年間,清廷在今錫盟境內分設5部10旗,會盟於錫林河北岸楚古蘭敖包山上,盟遂得名。抗日戰爭時期,根據中共中央的批示,烏蘭夫等在此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建立共產黨組織和自治政權,開展工作。1958年10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盟合並成錫林郭勒盟,故現在的錫林郭勒也包括原察哈爾部落。察哈爾部落是元世祖忽必烈及明代蒙古大汗的駐帳部落,阿巴嘎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同父異母弟別裡古臺的後裔和屬民。錫林郭勒草原水草豐美、風光秀麗,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天然草原之一,是享譽中外的優良天然草場,蒙元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統一,是少有的草原文化旅遊勝地。面積19.2萬平方公裡的錫林郭勒草原之所以獨具特色,令人矚目,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具有多樣性
——遼闊的錫林郭勒大地由東向西分佈著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半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類型齊全;九曲灣、平頂山天工雕琢、灰騰錫勒草原的柳蘭神韻、渾善達克沙地疏林、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