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道德文明作文
篇一:弘揚公共道德,共建文明校園
弘揚公共道德,共建文明校園
公德是一種光亮卻並不耀眼的光輝,一種圓潤又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必向周圍人阿諛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種自然,它是一種品質。
然而我們要完善自己的公德,卻並非一定要有什麼瞭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
有一種文明倡議我們將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光盤”離開飯店,而主題就是:從我做起,今天不盛飯,節約糧食。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勤儉節約,老師也教育我們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好好珍惜。然而現在倒飯現象及其嚴重,可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可能沒有吃飯的人,那些在山區吃著單衣或者又餓著肚子的人,有的同學可能說:“我就倒著一點,沒有關系。”大傢是否想過每個人都倒著那麼一點,日積月累那又會是多少呢?同學們從我們做起,節約糧食,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因為糧食是我們的生存之本,是我們的生命之源。
相比之下,我們這些所謂的“學子們”似乎離文明越來越遠瞭。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許多同學的行為習慣卻越來越差。 在我們校園裡,有很多同學飯盒洗不幹凈,吃完飯後將部分同學講自己餐桌米粒、飯渣掉落在飯桌上、地上不去收拾,瓜子殼和糖紙隨處可見,更有甚者,“出口成臟”、動則“拳腳相向”,大門不走“飛簷走壁”??滿地的狼藉現象似乎在無情控訴我們,它們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的
公德意識十分缺乏,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撿起我們的功德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現在很多同學認為搞好文化知識是首要的任務,但事實上,良好的文明習慣卻必不可少,它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一個社會,隻有人人都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識,才會和諧美好;一個國傢,隻有全體公民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識,才會有長足的發展。作為一所學校,隻有全體同學都具有文明的言行,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簡單地說,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自己的素養,影響著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