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修改生作文
篇一:淺談如何指導生修改作文
淺談如何指導生修改作文
左光祥
當代著名教育傢魏書生老師曾說:“教兩班課,每班作文都收上來,就是兩座大山。老師們說,愚公移山,還感動瞭上帝派神仙把兩座山搬走瞭,可我們面前的這兩座山搬去又搬來,真不知何年何月是盡頭。”作文批改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它困擾著語文教師們。
長期以來,很多情況都是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客體地位上。這樣就使學生認為,批改是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其結果是:學生寫完作文後,把筆一丟,大功告成,讓老師改去吧!教師精批細改瞭,學生並不完全理解教師的用意,即使學生能看懂教師的批改說明,未必就能轉化為學生作文的能力,何況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瞥一眼分數,就束之高閣,再也不過問瞭,這次作文出現的毛病,下次作文又重犯瞭,教師還得這樣改。作文批改實屬勞而無功。怎樣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我認為,還得發動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和老師一起搬動作文修改這座大山。
一、 讓學生認識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1、告訴學生,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開采出來,要經過雕琢、磨礪等許多道工序的反復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寫文章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勞動,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在作文課上,多為學生講一些著名作傢不斷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實例教育學生。王安石的 “春風又綠江南岸”裡的“綠”字,賈島 “推敲”的由來??都是我國關於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讓學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認識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告訴學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必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要“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五六年級的學生,要“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