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使人不再醜陋作文
篇一:習作案例:尊嚴讓美麗成為永恒
習作案例:尊嚴讓美麗成為永恒
作文也是語文教學難點。長期以來,在作文課堂教學結構上,形成瞭“教師命題、細心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自己改評”的傳統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常常造成的後果是:
1、學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說。這是因為學生的作文從來都是教師命題。 2、學生平時不會積累寫作素材。這是因為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
3、學生不會創新,平鋪直敘,文章幾乎相似,缺少個性。這是因為教師有意或無意間指導的框框束縛瞭學生的思維。所以,好范文不一定是好東西。
4、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瞭“任務”和“分數”,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這是因為教師忽視瞭指導學生多渠道地進行語言、素材的積累。
針對這些弊病,我就想以“尊嚴讓美麗成為永恒”來談談我是如何指導學生習作的。
【教材內容】
本次習作內容取自北師大版語文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筆下生花”,它圍繞單元主題“尊嚴”采用瞭話題作文的形式。主要內容是:本主題單元尊嚴,例舉瞭晏子、斷臂乞丐等來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人。這篇習作是一個讀寫結合的表現,也是文道結合的需要。如果能把 “暢所欲言”中所說的整理下來那更好。由於習作的話題與單元的主題一致,使得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圍繞單元主題整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東西可寫,樂於書面表達。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作文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並在階段目標、教學建議等地方強調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說真話、實話、心裡話”,“表達真情實感”。這些表述,就是要求學生“為瞭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習作必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一方面要善於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