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感動之後》
篇一:感動過後閱讀答案
感動過後閱讀答案
歲月漸長,流淚變得容易些。
在今年《感動中國》的頒獎禮上,這種感覺竟變得更加強烈,經常一瞬間覺得自己隻是一名正在聆聽的觀眾,然而現實是,我是現場的主持人,如果放縱眼淚,恐怕我真的隻該做一名觀眾!
後來,當我回憶,我發現,之所以流淚的沖動一次強於一次,一來是因為年歲漸長,二來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的獲獎者,平民百姓明顯增多,他們很多人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瞭一種偉大,用一日又一日的堅持構成瞭感動。
《感動中國》的大幕一開,首先打動人們的,就是觸目驚心的大海中救人的畫面,一次又一次地下海,岸上圍觀者眾多,然而千百人中隻有魏青剛一人下海,而且是不止一次,這一人與幹百人的反差,是感動的重要因素。然而救完人的魏青剛上岸後拍拍手走瞭,後來記者找到他,他很驚訝地反問:這有什麼?
偉大與感動可以如此簡單和沒有戲劇性嗎?
從魏青剛贏得的尊重和掌聲來看,可以!
然而,這又是為什麼?或許是因為我們太多的人都變得復雜,因而簡單成為珍貴資源;又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內心污漬斑斑,因而幹凈已是奢侈品?
這一次偉大的救人,是魏青剛第一次面對大海,而在“感動中國”這萬眾矚目的頒獎禮上,魏青剛最想說的,也不過是:自己活兒幹的不錯,大傢幫著找點活兒吧!
於是我信,下一次,再遇到需要救人的時候,魏青剛依然會下水,但讓我不確定的是:今天被魏青剛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我們,下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是不是依然旁觀?
當然,魏青剛的感動還是有些戲劇性,也有些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但是,每個人每天都能遇到的事,並且很小,你會因此有機會感動中國嗎?
王順友和李春燕的感動屬於這種類型,他們讓我們感動是因為他們的堅持,來自於一天落日一天太陽又再度升起之中所累積的力量。一年365天,300多天牽著馬走在孤獨的山路上,傳遞的隻是被現代大都市已快忘記的郵件,而這件事,又被做瞭幾十年,為什麼?靠什麼?我不知道,甚至我認為王順友自己也不知道。因為他隻知道,馬班郵遞(原文來自:wWW.bDFqy.com 千葉 帆文摘:作文《感動之後》)員的職業和馬的韁繩,是父親傳給自己的,而山的那一頭,是等信的人。於是,歲月就在孤獨的行走中慢慢消逝,我們終於被感動,這個時候,是王順友驚訝地問我們:你們的感動是因為什麼? 而鄉村女醫生呢?在她讓我們感動的同時,我們也都有點憤怒與自責,那麼大的村子,沒有醫生。於是我猜測,相當長的時間裡,那兒的人們自生自滅著,直到鄉村女醫生的出現。雖然女醫生也曾要走,但她畢竟留下來瞭,於是,那兒的人們,在我們看來又有瞭希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