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愛成為等待的作文
篇一:別讓愛成為等待
別讓愛成為等待
最近,中央電視臺一公益廣告詞發人深省:“等你考上大學瞭,媽媽就享福瞭?等你找到工作瞭,媽媽就享福瞭?等你成傢瞭,媽媽就享福瞭?”“奶奶,等我長大瞭,你就享福瞭?”這裡,我借用這段話,親們,別讓愛成為等待。不要等“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時就為時已晚瞭。
每一個孝順的孩子,都想對父母盡一份孝心,他們都覺得來日方長,一定會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在那一天裡,有瞭時間,有瞭金錢,他們就可以從容盡孝。可是他們卻忘瞭時間是不等人的,時間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是收不回來的。時間是殘酷的,人生是短暫的。昨天的頭疼,今天的腰疼,明天的胃疼,都可能是生命終結的暗號。世間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隻有現在,才能想到過去所作所為是不對的,留下的是終生的遺憾,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舊變成千古恨的往事,"孝順"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有些人是生命的過客,而父母卻是我們停泊的港灣。或許因為一份學業,因為一份工作,因為一段愛情,我們離開瞭爸爸媽媽,去瞭一座別的城市,常年對他們的問候僅僅是空閑時的一個電話,銀行卡餘額的一個數字。然而,清晨大雨傾盆,母親會提醒別忘瞭帶雨傘;中午艷陽高照,母親會叮囑多喝水以降暑。而我們,試問,有多少人曾為父母洗過腳?幾人能做到“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中國文明一直將“孝”作為傳統美德,可現在卻成瞭“爺爺像孫子,孫子像爺爺”的局面。
有一天,當你發現父親看小字時要把眼睛揉揉;有一天,當你發現皺紋悄悄地爬上瞭母親的眼;有一天,當你發現一向愛美的母親竟然開始喜歡穿佈鞋瞭;有一天,當你發現父親開始對自己碎碎念瞭;有一天,當你發現母親不在愛吃甜食;有一天;當你發現父親口味變得清淡;有一天,當你發現曾經牽著我們過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