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校園手抄報標語
篇一:我愛我的學校 電子小報手抄報word版
雜七雜八
青春是一種相見不如懷念的東西。
第一期 [總第1期]
(1)班主辦 總編輯:
馬小淘
偶爾會想,我為什麼會寫作。這幾乎有些困擾我,因為從沒想出任何頭緒。一定要追本溯源拿出一個答案,恐怕與閱讀有關。是閱讀讓我變得不再樂於譴責,不再急於反駁,也不那麼容易激動。是閱讀讓我接納瞭世界的豐富飽滿,沒有順理成章成為一個武斷的人。
當然我指的閱讀基本以文學為主,多年來,閱讀成瞭我最持之以恒的愛好。平凡的詞語在組合排列之後開啟瞭另一個世界,而那個世界的精彩和高級,甚至比這個活色生香的世界更具魅力。最精準的挑剔,最寬容的原諒,那份炫目、豐盛,直指人心簡直讓人生疑。我發覺縱使永在方寸之地亦可遙望無盡遠方,文字裡突如其來的新鮮事遠比生活來得酣暢淋漓。
然而,我不得不羞愧地承認,我讀書完全出於興趣,極少抱著學習的態度,對世界文學缺乏理性的認識。我對趣味的追求甚於思想,早已養成瞭任性的閱讀習慣。我曾不止五次甚至十次打算看完《追憶似水年華》,然而至今所能津津樂道的也不過是開篇的那塊“瑪德琳”小點心。我害怕過於厚重的書,不僅指內容,包括頁碼。文學史上很多提起來就隻能致敬的作品,我與它們素未謀面。我喜歡內容輕盈、飛揚、不管不顧,像帶著風聲而來的作品。塞林格、薩岡、王朔??那種撒歡的喜悅或哀愁,有一種毫無章法的真誠。我亦偏愛輕薄的讀物,聽聞哪本書超越瞭30萬字,就先為自己的耐性自慚形穢。讀書不是相撲,未必塊頭大就勝算多。
我喜歡風馳電掣地把書看完,直到眼睛掃過最後一個字,
依然保持高強度的興奮。我夜以繼日地讀完瞭三島由紀夫的所有作品,隨即生出近乎絕望的崇拜。我認為自己不該再寫瞭,明知道寫不瞭三島那麼好還堅持寫,顯得太蒙昧瞭。
另外,我亦十分看重語言。《長恨歌》無非是李隆基夫婦的愛情悲劇,《賣炭翁》不過是小商小販被剝削壓榨的殘酷現實,它們可以流傳千古,顯然是絕妙的語言在推波助瀾。但是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