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史略讀書筆記
篇一: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書籍名稱:《三國演義》
讀書時間:2013年9月---2014年1月
讀後總結:
《三國演義》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章回小說之一,也是一部傢喻戶曉的作品。這部小說的編撰者為羅貫中,他的籍貫有太原、東原、錢塘等不同說法,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元末明初。 在中國小說史上,歷史演義是一個重要的門類,產生的作品差不多覆蓋瞭中國古代史的各個重要階段,而《三國演義》則是其中傑出的代表。那麼為什麼三國題材的作品最受歡迎呢?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解釋說:“蓋當時多英雄,武智通術,瑰偉動人,而事狀無楚漢之簡,又無春秋之繁,故尤宜講說。”確實,英雄輩出,沖突劇烈,卻又不至於過於凌亂,使《三國演義》在題材上具有先天的優勢。
實際上,三國時期英雄豪傑的傳奇性經歷與那動蕩不安的歷史,很早以來就引起瞭人們的關註,有關事跡既在《三國志》這樣的史書中得到瞭完整地記載,更在民間廣為流傳,並逐漸成為民間藝人熱衷表現的題材。宋代的講史平話中,就有瞭“說三分”的類別,即專門講述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已經初步具備瞭《三國演義》情節的基本經驗輪廓;同時,宋元以來的戲曲舞臺上,三國戲也長演不衰,豐富瞭三國故事的情節與內涵。羅貫中正是在《三國志》等史書的基礎上,
借鑒和吸收有關小說、戲曲的創作經驗,並運用獨特的藝術感受,將一段時間漫長、人物眾多、頭緒復雜、情節曲折的歷史,熔鑄成一部雅俗共賞的小說。
《三國演義》的情節從東漢靈帝建寧二年起,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全國統一為止,前後一百餘年。作者圍繞以劉備為代表的蜀國、曹操為代表的魏國和孫權為代表的吳國,展開瞭三方角逐的宏大場面,表現瞭對建立一個仁德愛民、統一強大的政權的向往。《三國演義》“擁劉反曹”的傾向,既繼承瞭晚唐以來三國故事,直到《三國志平話》一貫的文學傳統,又繼承瞭東晉習鑿齒和南宋朱熹“尊劉”的史學傳統。這一思想的歷史根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