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馮志遠觀後感七百
篇一:《馮志遠》觀後感
電影《馮志遠》觀後感
081111019潘寶峰
今天的教法課,老師組織瞭同學觀看瞭電影《馮志遠》——一個從上海到西部沙漠支教三十多年的老師馮志遠。 馮志遠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早年在上海市男子中學,擔任語文老師,1958年響應國傢支援邊疆教育事業的號召到寧夏,先後在鳴沙、關帝中學任教。
寧夏騰格裡沙漠上,馮志遠伴隨著一路駝鈴來到瞭中寧縣鳴沙中學,一所坐落於沙丘邊緣,因為自然災害,剛剛從一類降為二類的新創鄉村中學。透風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冒煙的土爐子,藥瓶改制的煤油燈,每月十四斤的糧食供應……許多支教的年輕老師悄悄地離開瞭學校。馮志遠沒有走,並承擔瞭教授語文、歷史、地理、俄語四門課的教學任務。
由於傢庭貧困,學校僅有的三百多名學生,有三分之二輟瞭學。馮志遠不厭其煩地朝學生傢裡跑,苦口婆心地與傢長談心,結果,許多孩子又重新回到瞭課堂。語文《海燕》一課,他讓學生分別扮演海燕與海鷗,邀請新來的文老師用腳風琴做著伴奏,鐵皮鼓動聲充當雷電。新奇的情景式教學使同學們興趣盎然,邊遠地區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在他的化育下萌生瞭綠芽。
超強度的工作,惡劣的自然和生活環境使馮志遠的視力急劇惡化。
1985年的一天,馮志遠正在上語文課時,突然眼前一黑,什麼也看不見瞭。從此,他進入瞭一個黑暗的世界。失明後,但他
的心,依舊被學生牽著。他向校長提出瞭一個要求:請給他安排課程,他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繼續點亮學生們心中的燈。學校在他再三的要求下,為他安排瞭歷史課。
失明之後的日子,馮志遠並不寂寞。他的身旁總是擠滿瞭前來求教的學生。每到上課的時候,他的學生就會飛奔到老師的宿舍,攙扶著老師到課堂。校長還親手為馮老師制作瞭盲文黑板,馮志遠懷揣著無限的感激之情,重新站在瞭教書育人的三尺講臺上,憑借著記憶堅持為學生授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