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讀書筆記
篇一:朱自清散文讀後感(論誠意)
《論誠意》讀後感
陸雲飛
“誠偽是一種品性,卻又是態度”。這是我從讀瞭朱自清的散文《論誠意》,懂得瞭這一句話。“誠偽”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誠實和不誠實,朱自清說從前論人的誠偽,大概就品性而言。“誠實,誠篤,至誠都是君子之德;不誠便是詐偽的小人”。但是現在來看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似乎太嚴格瞭一點,就像在我們平常,再誠實的一個人,難免會因為情況的特殊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撒謊。而經常撒謊的人難免不會說幾句真話。所以說真話還是假話大多情況下是不可以評判人的好壞的,在現在的社會中送禮和回禮是一個很平常的一種行為瞭,有些人認為送禮其實也是一種虛偽的俗套的表現,但實際上送禮也是一種誠意的表現,雖然有些人隻是在需要幫助的情況下才去給別人送禮,但是好歹別人還心裡有你的存在,才會給你送禮,然而至於送禮的次數和時間的長短是誠意的多少的區別,而不是有和沒有的區別。
人是為自己而活的,同時也是為別人而活的,我們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顧全別人的情感,亦是一種誠懇。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別人不顧他人隻顧自己是一種不道德的事情,畢竟別人還要保全自己呢。
篇二: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瞭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瞭時間流逝之快,並且時間不能倒流,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隻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瞭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瞭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
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蘇,象征著希望。我們隻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六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我瞭我們秋天的收獲,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我熱愛春天,歌頌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