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塔寫景作文
篇一:兗州興隆塔及其歷史
兗州興隆塔及其歷史
山東兗州的興隆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始建於隋仁壽二年602),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
興隆塔位於城內今博物館院內。這裡原是著名古剎興隆寺的舊址,塔即因寺得名。興隆塔為十三層的樓閣式建築,平面八角形,通高54米,分上下兩部分。下邊的七層粗壯雄渾,每層有澀簷,飾有雕刻精致的盲窗。遊人可以沿著塔內的梯級盤旋而上,登至頂層,扶欄遠眺古城風景。此上的六層則俊秀小巧,仿佛是將另一個小塔置於大塔之上。這種十分罕見的形式,曾引起著名古建築大師梁思成的註意和困惑:“山東滋陽興隆塔形制頗為奇特??其塔身逐層遞減,但最上六層則驟然縮減,如以一小塔置於未完塔上者,蓋建至第七層而建築費告罄,故將上六層縮小歟???”《中國建築史》)當代古建專傢羅哲文教授也說:“此塔??下面七層塔身粗壯碩大??但在七層以上在塔頂又建六層小塔,體形急劇縮小,有如塔剎一般,這是原來建造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來重修時改變,尚待進一步研究”《中國古塔》)。不管專傢們對這種奇特的形制如何解讀,大塔上邊摞小塔的兗州興隆塔,都以她雄偉優美的造型以及所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信息而為世人矚目,成為古城兗州的標志。
興隆塔其實是一座佛教的舍利塔,就是為埋藏佛祖釋迦牟尼的佛骨舍利而建。舍利,又叫設利羅、舍利子,即佛骨,是經過
火化而成的結晶。“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分碎,大小如粒,擊之不壞,焚之不焦。或有光明靈驗,胡言謂之舍利。弟子收奉,置於寶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宮宇謂之塔。”見《魏書·釋老志》)
考察興隆塔的歷史,不能不追溯到崇奉佛教的隋文帝楊堅。楊堅本是北周貴族,封隋國公。後來勢力越來越大,最終於公元581年,廢掉北周皇帝宇文闡,自立為帝,建立隋朝。他本就是一個十分虔誠的佛教徒,堅信自己的取得帝位是佛祖護佑的結果。《釋氏稽古錄》記載楊堅自幼就是由一個名叫神尼智仙的劉姓尼姑撫養長大的。他七歲時,神尼智仙告訴他:“佛法將滅,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兒當為普天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