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開始寫周記,可是,周記本莫名其妙失蹤,作文
篇一:寫好作文 周記先行
寫好作文 周記先行
對於語文來說,作文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當下,學生怕寫作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寫作時,多數學生“生拉硬扯拼字數,優美語段抄不誤,萬能作文不萬能,實在不行抄百度”甚至有學生在網上抄瞭作文得低分,還理直氣壯找老師,我在網上抄的也低分啊!讓人啼笑皆非。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的想法是——寫好周記。在此就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周記先行”談點看法。
一、註重觀察體驗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生活,作文就成瞭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學生的作文更是這樣。
中學生寫作常常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寫作時不知如何下手,那是因為大腦中沒有積累素材,是無米之炊,因此需要觀察,觀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人世間的一人一事,心靈上的一苦一樂。怎樣進行觀察體驗呢?首先要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一片飄落的枯葉,如果沒有對自然的愛,就體會不出它的奉獻;一棵破土的春草,如果沒有對自然的愛,就發現不瞭它的嬌美;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如果沒有對生活的愛,就不會產生對他的憐憫??其次,要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許多同學對周圍的事物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到頭來心中就會一點印象也沒有。參觀瞭大自然,就就發現其獨到之美;經歷一件事,就記下其經過,記下自己的感觸,正如“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久而久之,自己的材料庫也就豐富起來。
二、註重模仿
一位科學巨人,要借鑒前人的經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成為巨人作為一名中學生,更要吸取一些優秀文章的精華,吸收模仿。
比如鬱達夫的《故都的秋》,其文章的精巧的結構,優美的語言,生動的景
物描寫,都給學生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不隻是要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更要讓學生學會模仿,而且要仿好,成為自己的東西。
平時可以讓學生觀察春天的原野、夏天的河流、秋天的校園、冬天的群山??然後讓學生模仿《故都的秋》去寫作周記,如《故鄉的河流》、《廣安的秋天》等,寫完後讓這些學生把周記交上來,推出優秀篇目加以表揚,哪怕是一個排比句模仿的好,都應當鼓勵表揚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