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聽課反思
篇一:作文課聽課心得體會
作文課聽課心得體會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推進,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不斷發生著質的變化,我們在不斷探索文本教學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瞭作文教學改革。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作文變得空而無味?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變得談寫色變?通過本次聽吳軼娜老師的作文課,我有幾點收獲:
一、激發興趣,樂於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目標的設定上強調對寫作有興趣、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因此,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有瞭興趣,才有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吳老師的作文課采用瞭圖畫、視頻、教師現場表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生在思考和討論後就會逐漸產生表達和寫作的興趣。
寫作興趣一旦被技法,就會有不吐不快的願望;隻要動筆寫,就會有收獲,寫作能力或多或少能得到提高,從而讓學生產生新的樂於表達的欲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局面。這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學的最高目標。
二、靈活駕馭,註重生活與寫作相融
你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們聽瞭有什麼感受?吳老師的一句話震住瞭全場所有的老師,也將被噪音影響得心不在焉的學生拉回瞭課堂,這體現瞭一位語文老師的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心理素質。
吳老師的一句話教會學生從細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深刻,使教學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鼓勵學生向生活細節要寫作素材。
三、敢於下水,搶先嘗試做示范
吳老師用《鋼牙哥》和《記分冊》來談學生、談自己的教學經歷,讓學生瞭解自己,瞭解生活、學習寫作,從而教會學生寫作。
老師在有感而發的話題之前先有感而發瞭,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有感而發,循著老師的腳步,學生開始關註生活,尋找生活中的觸發點,有感而發。這與老師的示范作用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