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綿山作文
篇一:山西介休綿山導遊詞
山西介休綿山導遊詞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晉國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下面是山西介休綿山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傢。
篇一:山西介休綿山導遊詞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介休綿山,綿山是太行山支脈,海拔高度為2000多米,因山勢綿豆而取名為綿山。後因春秋時期晉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聲大震。歷代都在綿山興建瞭許多寺院禪房,於是成瞭著名的佛教聖地。而且綿山風景絕佳,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從介休南行20公裡到達綿山腳下的興地村,在興地村有一處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們在遊綿山之前先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回鑾寺。
回鑾寺是由於唐太宗當年到綿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鑾而得名。當時唐太宗還留下題詩一首:"回鑾遊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鐘交二響,法日轉雙輪。寂爾真仙境,超然離俗塵。"大傢請隨我進寺內參觀。這座寺廟在五代時曾遭戰亂的破壞,宋代時又重新修建。寺內院落寬展宏敞,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左右垛殿和東西配殿。從天王殿向內觀望,雖然院內建築物不高,卻莊重、肅穆。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鐵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繪有元代壁畫,可惜十年動亂中被毀掉瞭。現在寺內生長有古松、龍槐、杉樹等,夏日槐蔭如傘,四季古松清幽,給寺內增添瞭勃勃生機。
朋友們,從回鑾寺出發,再南行約1.5公裡的路程,我們就要開始登山瞭。山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但景點較為分散,往返路程約9公裡左右,俗稱"九裡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
我們現已到達綿山的第一個重要景區——龍頭寺。龍頭寺是綿山入口處的咽喉,地勢十分險要,從這裡向南可直插綿山腹地。寺分為上下兩層,上為龍頭寺,。下為關帝廟。從龍頭寺出來,沿途兩山對峙,怪石磷響,風景絕佳。小路像一條飄帶盤繞山腰。朋友們請繼續向上爬。在這個險要處,有一個巨石壘堡當道而立,高約7米,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