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念館觀後感作文
文章分類:體裁作文
你也會想看的:喂鴿子作文
篇一:(崇尚品德的故事)熱愛祖國的故事_張治中幼年苦讀
張治中將軍是安徽巢縣人,小時候曾在肥西豐樂河鎮做學徒工。豐樂河鎮上主持私塾的李先生是張治中將軍的啟蒙老師,讀瞭一年後轉入一個較長的打根基的階段。過瞭七年,又拜叔舅父洪子遠先生為師,中間曾師從豐樂河唐先生讀瞭一年,最後又師從“長岡張”張來軒先生讀瞭一年。張治中在私塾一共讀瞭十年。
張治中師從洪先生讀書的程序與一般人不同,是先從難的書讀起,先從《詩經》、《書經》、《易經》讀起,回過來再讀“四書”。背書的方式也與一般人不同,五經、四書整本整部地背,如《論語》、《大學》、《中庸》,連“朱註”都要一齊背。那位叔舅父教學認真,督責極嚴,張治中雖有很強的悟性和記憶力,也得要苦讀,苦背。“隻需看洪先生拿的那塊厚厚的無情的板子,就知道他是多麼嚴,我現在的右額上還隱隱約約保留著一條創痕,這就是被先生打的‘古跡’。背書時,偶爾懶一下,那塊無情的厚厚的板子刷地一響就落到頭上,往往頭破血流。至於罰跪,打手心,罰一頓不吃飯,幾乎成為當時私塾的一般風氣,毫不稀奇。”張治中回憶說。
對一個清瘦的未滿十歲的孩子,母親很不放心,她常常深夜一人悄悄地站在書房門外,從門縫裡看張治中讀書的情形,等放學出門時,她
就不禁拉著兒子的手流下淚來瞭。如果張治中被罰不吃飯,她心裡越發難過,偷偷地買兩個“粑粑”送給張治中吃。照現在看,那種教學方法未免太笨拙,然而正是因為洪先生對張治中期望最高,所以也顯得格外嚴厲。以後從豐樂河回到洪傢疃,還是跟洪先生讀書,這一個時期便輕松多瞭,他的教學方法也改變瞭,而張治中已長成十一二歲的少年,從“生”進到“大學生”的階段,也就沒有挨打受罰的事瞭。可見在私塾裡,幼年吃點苦頭,不但沒有害處,還大有益處。張治中讀私塾的最後一年是在長岡張村西峰庵師從張來軒先生。他是秀才,很器重張治中。他感慨地說:“教瞭幾十年書,才遇著這一個聰明學生!”這時讀《左傳》是一門正課,張治中通常隻讀一二遍就爛熟,張先生非常驚奇,逢人稱贊:“這孩子將來大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