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散文讀書筆記
篇一:我們仨讀書筆記1000字
我們仨讀書筆記1000字一)
《我們仨》的作者是一百零二歲的楊絳,她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瞭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傢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這個三口之傢的動人故事證明:傢庭是人生最好的庇護所。
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我讀的時候,學校的一個小小閱覽室裡,我花一個下午的時間悶頭看完瞭這本書,當時還處於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隻覺讀完書後的那個黃昏,似乎變得比往時更怏怏不樂。過瞭些日子,讀瞭大學之後,買瞭這本書,上學,工作,換地方工作,書是要一直帶著的,但不常翻。
其實書中並沒有描述太多的喜與悲,楊絳似乎一直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來描述他們一傢三口從相距到分離的一生,痛苦和歡樂好像都跟筆者隔著一層,楊絳寫她女婿:“得一和善忠厚,阿圓有他在一起,我們可以放心。”而幾頁之後,卻已為逝者:“這次送我走,隻剩瞭阿圓一人;得一已於一月前自殺去世。”寫錢鐘書跟阿瑗生病去世: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筆調靜得嚇人,所謂哀而不傷說的就是這種情緒。
關於他們的生活,兩個大戶人傢的小姐少爺,青年相遇,結婚留洋,度過短暫的快樂生活,每天隻需讀書,研究如何做飯,跟散步路線,不久生下女兒,回國,遇到運動,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每天的日程變成挨批鬥,掃廁所,下放農村,直到暮年生活才有所改善。筆者並沒有控訴命運的不公,他們一傢人對所遭遇的一切維持著知識分子最起碼的體面,做牛鬼蛇神時不哀求什麼,平反後權勢來請,也不想搭理什麼。隻願一傢人平平淡淡的相守,讀書做學問。
在我心中有兩個能稱得上大傢的人,楊絳是其中之一。我佩服她對萬事萬物的淡然處之的超脫,懷抱一顆赤子之心,不論周遭境遇高低,始終能保持真我,尊重真我,靜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榮辱不驚,去留無意,笑看天邊雲卷雲舒,靜觀庭前花開花落“.而用她翻譯過的一句詩來說就是: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